推薦信(referral letter)怎麼寫?

Referral letter (推薦信) 實際上通常由求職者準備初稿,以推薦人的口吻寫作,說明推薦的原因。

申請過獎學金,研究所的同學,對推薦信大概不陌生。這裡針對求職主題,講一講求職時內推所需要的推薦信。之前我們介紹過內推,就是由公司員工幫你推薦(申請)職缺。


通常系統會有一個環節是推薦信,由推薦人的口吻,介紹你們怎麼認識,以及他為什麼認為你是適合的人選。雖然理論上這是推薦人要寫的,但是實際上通常由求職者準備初稿。

以下我們介紹推薦信的寫作要領:

加上 personal touch

推薦信要有一點個人色彩,不要一板一眼的論述。

通常(在推薦的主題句之後)以『你們怎麼認識的』開頭。這裡其實有很多主觀空間,可以選擇一個適合的寫。例如你們是校友,在 meetup 認識,後來推薦人代表公司去同一個 meetup 演講你們又有一些交流,可以直接從演講交流寫。

“XX impressed me when she asked several brilliant questions regarding ABC company’s YYY product when I gave a talk at …”

介紹優點,與公司需求連結

推薦信最重要的成分,就是為什麼你覺得這個人適任這個職位。首先,要從你們過去的交流和接觸點切入,介紹這個人的優點,以及你透過什麼事情了解他的優點。優點除了職位需要的技術以外,更可以著墨與合作、interpersonal skills 相關的軟實力(soft skills)。(這些軟實力很難寫在履歷中)。

盡量化抽象為具體,例如你說這個人做事很仔細,最好可以舉出從推薦者角度,在什麼事蹟中,如何觀察到他的這個優點。

另外,還要藉由你在公司的內部資訊以及對公司文化的了解,介紹為什麼被推薦人的優點會讓他非常適合本公司。

例如:

“I think XXX’s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in () will really be and add to our company, as we are developing a new business line in ()”

“XXX’s is very resourceful and he is always very curious about new tech, that makes him a great fit to our startup-like culture.”

和履歷不衝突,但有不同視角

推薦內容與履歷當然不能衝突,但是也不要直接復刻。最好是就推薦人視角,以不同角度介紹你的強項。也要注意這個視角對推薦人來說是否實際:例如:如果你們不是同事,而你說『某某在公司用某技術完成某 project』,或是你們明明最近幾年才認識,卻說『某某從學生時代起就展現 XXX 的天賦』,聽起來不實際甚至有點好笑。

因為名義上是旁觀者,推薦信裡面是可以用形容詞的。如果自己說自己聰明,有責任感、好相處,擅長溝通,幾乎是沒有含金量的(所以履歷中我們建議要少用這種形容),但是在推薦信裡,因為代表的是第三人對你的評價,所以也有一定份量。

格式較彈性,但還是要有邏輯架構

最後,推薦信不算是太正式的申請文件,名義上是 peer to peer 的溝通,所以格式上可以有較大彈性。可是視實際內容調整,甚至不妨輕鬆一點。實際的架構,可以參考金字塔原理 (The Minto Pyramid Principle) ,更有邏輯的整理論點。


最終交上去的推薦還是需要由推薦人認可和修改,所以也不要再裡面誇大或是把推薦人姿態放太低(例如說『我(推薦人)很崇拜 XXX』)。推薦信寫的好不好,理論上雖然代表的是推薦人的文筆,但是用心準備初稿,除了讓這個推薦更有力度,也表示對推薦人的尊重。減輕對方幫你忙的負擔。

(除了履歷、推薦信以外,求職文件包含 cover letter,通常會提供給推薦人參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