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r Raiser, Stakeholder, Leadership:其他的面試官

『與目標職位合作的同事』(stakeholder)、『bar raiser』、leadership 或是高階主管也常常出現在後面一兩輪面試中。

面試的基本流程,一般都會有三種面試官:人資(HR),同儕(team member)和招聘主管(hiring manager)。主要的面試應答和提問也都是針對這三種針對這幾種角色準備。除此之外,後面幾輪面試中還有可能碰到『與目標職位合作的同事』(stakeholder),比較競爭的大公司有也會設置特殊的面試關卡,例如 『bar raiser』,更高層的主管常常也會是最後面試的成員。

這篇文章我們簡單介紹一下,碰到不同類型的面試官,應該如何應對。

Stakeholder

Stakeholder 主要來自於與目標職位合作的單位:例如負責同類業務的產品經理和工程師就會互為 stakeholders,上下游關係的資料工程師(data engineer)和資料科學家也是 stakeholders。

和 team member 面試有類似的地方,就是很重視『感覺』:對方主要在評估你是否適合一起工作』,所以比起經驗和技術點,展現正面的人格特質也許是更重要的。例如:說錯答案被糾正是否會變得過度防衛 (defensive),『好不好聊』,能否順暢溝通等等。

和 team member 面試不同的是,stakeholder 面試中通常不會出技術題,相對比較常見的是類似個案分析的題目,測驗你對產業或是業務類型的瞭解和 business sense。面試官也可能用行為面試題來觀察你的溝通表現和人格特質。

應對策略:對於產業的熟悉,案例分析,面試口條行為問題都是求職的基本題,面對 stakeholders 其實不需要特別準備。在回答時可以稍微根據對方的角色調整用語(例如將太專業的術語改為一般說法),著重和對方工作比較相關的點,以一種『工作中與別組同事溝通』的心態交流即可。

Bar Raiser

有時候面試中會出現一個和團隊業務比較無關的面試官:有些公司會稱其為 Bar Raiser。 bar raiser 不一定是像字面意義上說的那樣,增加對求職者考驗的難度。更像是公正的第三方,在技術和業務之外,更關注於公司核心價值。

另外,不是每個公司都用 bar raiser 這種稱呼,但是很多都會有類似的『第三方』角色。面試通知中也不一定會明說誰是 bar raiser,有時,多個 stakeholders 中會有一人扮演這個角色。

對應策略:不用管她是不是 bar raiser,見招拆招,表現自然、尊重就可以(不要透露出『我覺得你應該不是重要的面試官』那種感覺),根據對方自我介紹中說明的角色,與具體問題回答即可。

Leadership 或是更高階的主管

最後一輪的面試,也常常會出現比 hiring manager 更高階的直屬主管,小一點的公司,很有可能 C 字輩的也會出現。這些人基本已經不會問你技術的問題了,而是會透過閒聊的過程,看看你職涯發展的軌跡是否契合這個職位以及後面的發展(會不會兩個月就跳槽),是否符合公司和團隊價值觀。

Leadership 或是高階主管這一關面試,也讓你有機會評估『你喜不喜歡這個領導人』,如果相談實在太不舒服,對你考慮 offer 也是個警訊。不太如意的隊友、stakeholder 都還有換組躲避的機會,但是公司的高階主管很難被你主動換掉,又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文化,也要慎考量。

應對策略:回答時著重大方向而非技術細節,以較長時間線(問到職涯目標,可以用年為單位),較高階組織為主體。用主動提問展現積極性。可以問公司和產業的發展前景,公司對員工成長和職涯發展的支持,如何定義成功等等問題,對團隊的長期願景是什麼等等。


在疫情前,onsite 面試通常都還有休息、喝咖啡、閒聊,甚至一起吃午餐等等環節。這些不算正式面試,自然聊天,不要太雷即可。可以用這個時間打聽一些資訊,不一定針對這間公司這個職位,而是以行業中專業人士的角度 networking。

Bar Raiser, Stakeholder, Leadership:其他的面試官 有 “ 2 則迴響 ”

發表留言